肖利平
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博士后
280868100@qq.com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时代,其基本特征就是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2018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要求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新动能,提升经济发展质量。从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来看,在经济发展处于低水平的情况下,追求经济高速度增长,形成赶超性的经济模式,有一定的历史合理性。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问题和矛盾不断凸显,必须推动由高速度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才能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怎样的发展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以下要素不可或缺:一、在发展方式上,必须由追求数量、速度向追求质量和效率转变,使全社会共享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生活质量的提升;二、在经济结构上,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的比重逐步降低,现代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的新兴产业占据主导地位;三、在增长动力上,必须由资源驱动型的旧动能向科技驱动型的新动能转换;四、在资源配置上,必须真正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防止资源错配,特别是金融资源使用的低效和无序。基于这些基本要素,高质量发展阶段应该牵住两个牛鼻子: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新业态、新技术、新模式重塑经济格局,改变生产和生活方式;二是打造现代金融体系,以支持实体经济创新为基本导向。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建立相应的金融体系,进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中,金融业主要是围绕传统产业展开服务的。传统产业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要特征,在发展过程中形成大量的有形固定资产,以银行为主的债权融资方式在很大程度上是与之相适应的。与传统产业不同,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催生的新兴产业是知识、技术和资本密集型的,生产输出大多是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呈现,且生产周期长、风险大等,与以债权融资方式为主的金融体系格格不入。随着技术迭代速度的加快,传统产业中的固定资产的贬值速度加快,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固定资产为定价依据的金融体系风险日增。因此,建立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现代金融体系,发挥金融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尤为关键。概括起来,现代金融体系应该围绕以下五大方向。
一、 现代金融应当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导向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现代金融应当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当前阶段,金融与实体经济在一定程度上相背离,实体经济发展受到较大的制约,金融市场风险隐患也在不断积累与暴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不到位,金融业“脱实向虚”现象明显,金融资本在金融体系内部自我循环。在实体经济层面,资金从金融体系流向实体经济的中间环节增多、资金在金融体系内流转套利,资金流通链条被拉长,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抬升,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在金融层面,金融杠杆和流动性风险高,金融杠杆结构性失衡,期限错配风险加剧,流动性风险提高。金融机构通过表外理财、同业业务以及交叉性金融业务扩张,交易不透明,产品层层嵌套,规避金融监管进行套利,对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都形成风险隐患。因此,现代金融必须回归本源,真正服务于实体经济发展,提升服务的效率和水平。
二、 现代金融应当发挥市场配置作用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金融资本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必须依靠市场提供有效的信号和激励机制,引导资源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的领域配置。目前,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金融“去杠杆”的大背景下,大量资源仍然源源不断流入“两高一剩”行业以及僵尸企业、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等限制性领域。根源在于,金融资源并非完全是通过市场进行配置的,而是受到政府等非市场因素的影响,存在一定程度的资源错配。实现市场化配置应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产权问题,在产权不完备的情况下,很难有真正意义上的市场交易,完善产权制度是推进市场化配置的重中之重。二是价格问题,利率、汇率等金融的基本要素渗透到金融体系的各个环节,价格扭曲的市场不可能健康、持续发展,必须深化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现代金融体系应该充分发挥市场的力量,防止资源错配,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三、 现代金融应当优化社会融资结构
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需要不同的金融结构以确保经济运行的效率。在发展初期,金融体系的定位是为传统产业发展提供资金,间接融资偏好向有抵押物的重工业,以银行为主导的间接融资占据绝对上风。与传统产业不同,高质量发展阶段以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为主,产出形态以技术、专利、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形式呈现,获得的信贷资源相对有限,间接融资主导体系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矛盾日益凸显。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提高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股权融资能够分散风险,无需提供足额的抵押物,没有定期还本付息的财务压力,比债权融资更加适合新经济。
四、 现代金融应当扩大金融对外开放
中国金融是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开放的金融市场是构建现代金融体系的题中之义。金融改革开放可以增强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力,竞争力的提升又有助于金融市场的风险防范。具体来说,一方面,引进国外优秀的金融机构可以优化国内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提高其风险管理和风险承受的能力;另一方面,外国竞争者进入可以发挥“鲶鱼效应”,竞争将迫使中国金融机构改善服务,促使市场形成良好的竞争秩序,更好地为实体经济和公众服务。随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国际金融中心的形成以及金融支持“一带一路”的需求扩大,中国应该大幅度的放宽金融业的市场准入,允许外国资本在遵守中国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进入中国资本市场,构建一个更加开放的现代金融体系。
五、 现代金融应当健全金融监管体系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以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已经成为各界的共识。但是,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现代金融体系的监管是为金融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个规范的框架,以确保金融市场、金融机构等市场主体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效的金融监管并不意味着无所不至的“强监管”,甚至成为掣肘金融与实体经济发展的“坏的监管”,而是为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所需的“好的监管”,促使参与主体在监管体系内有效地发挥作用。不难发现,银监会和保监会合并组建“国务院金融委+央行+两会”的新格局,正是顺应监管需要的制度设计。在遵循金融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应该着力创新和完善金融调控,健全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完善现代金融体系,构建现代金融监管框架,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良性循环、健康发展。
附:作者简介
肖利平,西安交通大学经济学博士,北京大学金融学博士后。主要研究成果集中于产业经济和资本市场等方面,曾参与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JY0006)、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资助项目(项目编号2017M620484)等课题,在《南开经济研究》、《产业经济研究》、《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长期关注新兴产业创新以及资本市场发展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