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水洋
北大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博士后
panshuiyang@126.com
2018年3月5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快速崛起的新动能,正在重塑经济增长格局、深刻改变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新标志”。报告中提到的新动能即以“互联网+”为核心,以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技术为载体的数字经济。数字经济,亦可称之为信息经济,是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一种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态。国家从战略高度再提数字经济,有着其现实的意义和背景。
第一、数字经济时代下,信息高速公路建设将成为国家基础设施投资新方向。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国家为振兴经济,大力投资建设基础设施,中国的交通运输网络日益完善,高铁、高速公路、市政道路乃至村村通公路的大力建设,已经形成从主干到毛细的闭环,未来交通基础设施投资会逐渐降低。在客观世界,除了物质和能量,还有另一个极其重要的存在,即信息。信息对经济活动的意义,到了数字经济时代,变得跟物质和能量同样重要。上世纪九十年代,美国新建了信息高速公路,对克林顿时期美国经济的繁荣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帮助美国将其世界第一的竞争力延续到现在。而我国由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国家有大量其他国计民生的重大事物要解决,因此,信息基础设施相对发达国家是落后的。因此,在这个领域的基础建设,还大有可为。并且,随着人类社会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无论企业还是个人,对信息的需求呈现出爆炸式的增长,建设我国的信息高速公路,也变得至关重要。
第二、数字经济是消除信息不对称引起市场失灵、生产效率低下的灵丹妙药。数字经济时代下,建设好信息交通网络,就能在基础设施层面,将整个中国,从客观世界的物质、能量、信息上,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从而消除地方保护主义和内部贸易保护,使中国的内需市场扩充到它能够扩充到的最大范围,市场的更大规模化,将更利于内部分工合作,更利于提高市场的生产效率,更利于先进技术的运用。而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成,利用已有的数据终端,将极大的便利个人和企业对信息的获取。信息的高度共享和光速传播,将最大限度地消除市场中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消除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市场效率低下。在数字经济建成的阶段,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现象已经灭失,在信息的层面上,市场将高度同一化,市场主体将在统一的外部基础和市场环境下经营,在共同的开放平台上自由竞争,这将极大的激发市场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市场竞争的效率。在数字经济时代,企业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占得先机,传统的依靠信息不对称进行制度套利的盈利方式将失去空间,企业将更加注重对新技术的应用及自身组织的创新以实现更低成本的运营,更高效率的生产,经济系统在数字经济时代将达到更高水平的均衡。
第三、数字经济是解决生产相对过剩的有效技术手段。在西方,生产的相对过剩曾是经济学的一大难题,从信息的角度去理解,这是由于生产者和消费者甚至包括供货商之间的市场信息不对称导致的生产和消费失衡。生产的产品没有有利可图的市场,消费者的需求也得不到有效满足。借由信息共享的数字经济发展,就能使生产者、消费者、供货商在统一的大平台上,彼此获得相互间的有效信息。生产者可以通过低成本渠道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进而生产出贴合有效需求的产品。供货商也可以以此来积极备货,甚至由于信息的一体化,供货商将实现零库存,使生产者生产出来的商品即对应消费者的有效需求,为需而产,进而彻底消灭了相对过剩。发展到极端情况,供货商就会消失并演变成配送方,最后达到以需定供的程度,进而杜绝生产消费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现象。在我国,也有产能过剩的危机,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相对过剩,市场有效需求不足,而产能却因投资过多而变得过剩。去产能会引起大量资源被浪费,社会生产极度低效化。数字经济的发展建设,能使整个市场的信息高度共享,产能也能根据实际需要来决定,这就从源头上遏制了产能的过剩,无论是对国民经济运行,还是对社会的长治久安都是一件功利千秋的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数字经济的建设不仅战略长远,而且意义重大。
数字经济的高效发展离不开顶层设计。在政策和制度和层面上,国家应当给予数字经济足够的自由空间和谨慎保守的监管,使其能在最大程度上解放生产力,发挥市场主体自身的创造性,激活市场的创新精神,形成一个极具活力的市场环境。在所有的制度中,知识产权的保护显得尤其重要,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在这方面更需要具有智慧的制度环境,在促进竞争的同时保护创新的经济利益,用市场的手支撑市场的创新。国家在支持企业发展壮大形成规模效应的同时,也同样要重视反垄断,由于数字经济的特殊性,往往形成赢家通吃的市场格局,为了市场的长期效率,国家有必要制定确实可行的反垄断制度,以制约企业的垄断带来的缺乏经济效率的寡头竞争。在国家战略的高度重视下,我们已看到了数字经济辉煌时代的曙光!
附:作者简介
潘水洋,湖南岳阳人,经济学博士,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金融系博士后。研究方向:金融大数据分析、资产非线性定价。曾在CSSCI期刊发表文章数篇。本科就读于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大学信息工程专业,硕士就读于华南理工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专业,博士就读于北京大学金融学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