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延
(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经济学系教授)
资本的一个重要的作用是:在不断运用资本干一件事情的过程中,产生知识,这就是干中学。人们在生产产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思索改进生产方式、熟能生巧。有的知识积累不是有意努力的结果,而是传统经济活动的副产品。这种依赖于资本,只要有资本的支持,在重复建设中产生的知识被称为干中学。资本对知识的积累、创造具有积极的影响,体现了资本正的外部性。
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认为资本的外部性是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主导力量。当个人或者厂商积累新的资本时,他们不可避免地提高所拥有资本的生产率。这种溢出效应可能通过在实践中积累知识而发生在物质资本投资过程,或者发生在人力资本投资过程。随着“干”所产生的“学”的数量和知识的积累,对经济增长带来哪三种不同的影响?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所走过的历程是干中学吗?这是本文要讨论的问题。
在干中学模型中,将知识的增长率内生化,为其随时间变动建立了模型,表述为资本存量的函数。由此模型的解释能力大大增强,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于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
如果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减,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取决于人口的增长和提高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储蓄率的上升对经济长期增长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如果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增,这就是经济长期不断增长的源泉。一旦开始增长,就不停地增长。储蓄率的上升、知识生产函数规模报酬的继续增加、人口增长率的提升都对人均产量的增长率起到加速的作用。如果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不变,分两种情况讨论:在人口增长的情况下,知识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储蓄率的上升、人口增长率的增加对人均产量的增长率起到加速的作用。在人口不增长的情况下,储蓄率的上升是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
干中学模型将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归结为: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人口增长率、储蓄率等因素。
1、我国的现实情况近似于第一种情况:知识生产函数中资本的规模报酬递减。
经济学中关于消费者行为有边际效用递减规律,说明随着消费者对某种商品消费数量的增加,这种商品带给消费者主观心理上的刺激强度是递减的。研究表明生产者行为服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以及稻田条件。边际报酬递减规律说明随着劳动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劳动要素带来的边际产量是递减的。稻田条件说明随着资本要素投入数量的增加,资本要素带来的边际产量也是递减的。
可见在经济学中,无论是主观心理的感受,还是客观的产量的增加量都不可以无限制地增加,上升到一个极大值后,必然会下降,因此盛极必衰是一个普遍规律。伴随着资本投入要素的增加,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也是递减的。
经济增长理论中的绝大多数模型都建立在生产函数规模报酬递减的基础之上,即使总量生产函数是规模报酬不变的,密集化以后的生产函数也是规模报酬递减的。
按照干中学模型,如果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递减,经济长期增长的源泉取决于人口的增长和提高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储蓄率的上升对经济长期增长只有水平效应,没有增长效应。
2、政策建议之一:提高储蓄率对长期经济增长没有持续影响。
以往我们有一个错误观点:要想经济增长就应该高投入,通过高投入导致高产出。常见的作法是铺摊子、上项目,认为这种方法能够实现经济增长。而干中学模型表明:提高储蓄率只能导致人均产量的增长率有一个短期的跳升,储蓄率的一个永久性增加产生了人均产量增长率的暂时性增加。因为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在一定时期内上升,但最终将增加到一定水平,在这一水平上增加的储蓄被全部用于维持每单位有效劳动的资本量的较高水平。人均产量增长率长期仍然回到其初始的水平。储蓄率的变化对人均产量的对数有水平效应,但没有增长效应:它短期内改变人均产量对数上升路径的斜率,但是长期内人均产量对数的斜率恢复到其初始的水平。
储蓄率的变化对人均产量对数有一个短期的增长效应改变人均产量对数上升的斜率;而在长期人均产量的增长率仍然回到其初始水平,经济增长路径相当于发生了一个向上的平移。
3、政策建议之二:进一步提高知识生产函数的规模报酬的数值,即提高引进技术中消化吸收、自主研发和再创新的比率。
2005年2月18日《经济日报》报道,在宝钢冷轧厂流传一个“一把刷子”的故事。说的是一个工人偶然看到运来的钢卷两端有些废屑,就拿了把刷子,把两边给刷干净了。结果这批钢板成品率一下就上来了,汽车用钢板的成品率不高一直是冷轧厂的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可是它无意中被一个工人给解决了。从此以后,热轧钢卷两边要用刷子刷就成了标准工序了。一位宝钢的工程师说:“你从引进轧机中的工艺手册中绝对找不到这个操作工序,这是个诀窍。”后来他去国外轧钢厂考察,也看到了刷子,“我一看那把刷子就知道是干什么用的。”显然,如果没有实践,是不会发现这把刷子的,也许我国的汽车用钢板至今还要大量进口。
日本或德国产的设备,在德国和日本安装运行效果就很好,拿到我们国家再安装,运行起来效果就是不行,而且怎么都找不到毛病。一些企业就有这样的问题。从德国买来的机器部件自己组装起来以后,开始的一段时间机器运行总是比较困难,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期。后来为此请来德国的工程师帮助安装。他们惊奇地发现,德国工程师的高明之处仅仅在于:在安装机器之前,用砂纸将每一个螺丝钉打磨一下,然后再安装,结果机器运行良好。原来事情就是这么简单,而机器原来所需要的磨合期,实际上是机器在运转过程中,通过自身的运动和摩擦来打磨螺丝钉的过程,难怪需要一段时间了。
日本人、韩国人也曾埋头向发达国家学习,但他们的学习从来就不是机械地模仿跟进,而是力图站到巨人的肩膀上,努力在学习技术中获得创新的能力,是他们能够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我国生产黑自显像管早于韩国5-6年,彩管几乎与韩国同时从日本引进,如今韩国不仅在中国建厂生产彩管,而且其等离子显示屏、液晶显示屏技术已接近或超过了日本和技术发源地美国。为什么中韩两国引进技术会有如此大的差距? 这种差距从何而来?研究发现,韩国不允许成套引进生产设备,非常注重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提高了资本要素的规模报酬,提高引进技术中消化吸收和再创新的比率。通过引进,使本土企业的自主开发能力得到了迅速提升。
自主研发对生产率的积极作用意味着,改善我国目前的科技活动机制,为企业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加科研资助、大力发展风险投资和孵化器等) ,从而激励企业从事更多的研发活动,对于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具有重要意义。毕竟,高新技术和核心技术是引进不来的。已有国际经验也表明,研发和创新的根本推动力来自于民族企业。只有立足于自主创新,只有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关键技术创新能力和系统集成能力,拥有大批的专有技术和大批的自主知识产权,才能把握经济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动权。
十八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决定》涵盖15个领域、60个具体任务,其中第13个具体任务提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励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体制机制,健全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发挥市场对技术研发方向、路线选择、要素价格、各类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型企业创新骨干作用,激发中小企业创新活力,推进应用型技术研发机构市场化、企业化改革,建设国家创新体系。整合科技规划和资源,完善政府对基础性、战略性、前沿性科学研究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机制 ……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
4、政策建议之三:我国人口增长率的下降将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带来不利的影响。
几乎所有内生经济增长模型都预言,技术进步是人口规模的增函数。其推理很简单:人口越多,进行发明创造的人也越多,因而知识积累越快。我国人口红利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的。随着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人口增长率显著下降,这对未来的经济增长将带来不利的影响,已经到了应该认真反思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