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下旬以来,国内外需求修复节奏有所放缓。尽管服务消费继续引领消费复苏,但工业和投资表现反映出经济内生恢复动力不足。正如4月28日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当前我国经济运行好转主要是恢复性的,内生动力还不强,需求仍然不足,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
预计随着经济复苏动力从疫后触底反弹向内生复苏过渡,供给端和需求端压力或将继续存在。对此,稳增长政策应持续作为,财政政策特别是中央财政进一步发力,助力国内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稳步修复。
供需两端压力依然存在
供给端方面。最新数据显示,尽管工业企业盈利增速压力较大、工业需求相对回落,但工业整体开工率有所回升,反映工业企业主动补库意愿回升,工业经济修复总体向好。预计4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较上期上升1.3个百分点。
需求端方面。一是消费。尽管当前我国经济仍在底部徘徊,抑制了消费的大幅上涨,但去年低基数效应,以及疫情政策优化调整后整体消费环境改善的支撑,预计4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3.4%,较上期上涨2.8个百分点。二是投资。受工业企业利润下滑影响,制造业投资增速或进一步下滑,全球经济低迷导致的有效需求不足也抑制了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预计1—4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6%,较上期下滑0.5个百分点。三是进出口。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接连出台保障出口贸易,积压订单释放效应或将延续,叠加去年同期低基数效应,对出口增速形成支撑。但欧美经济增长趋缓、海外需求总额未改善叠加中美摩擦加剧,压制出口增速。预计4月份出口同比增速为3.5%,较上期下降11.3个百分点。随着稳经济措施不断优化,接触性服务消费持续修复,或将对进口增速形成支撑,但生产复苏斜率放缓,叠加大宗商品价格回落对进口增速形成压制。预计4月份进口同比增速为1%,较上期回升2.4个百分点。
价格或继续回落 信贷规模有支撑
价格方面。受食品价格季节性偏弱叠加服务需求温和复苏影响,食品价格继续下跌,非食品价格有所上扬,预计4月份CPI同比上涨0.2%,较上期下降0.5个百分点。此外,4月份国际油价受OPEC+联合减产叠加市场风险偏好走强影响有所回升,但国内工业需求边际回落,带动国内工业上游生产资料价格下行,生活资料受中下游工业需求端影响相对平稳,工业生产价格同比继续回落。受同期高基数影响,预计4月份PPI同比下跌3.0%,较上期下降0.5个百分点。
货币金融方面。在稳经济、促恢复、扩内需等政策支撑下,市场预期好转,内需稳定恢复,加上去年的低基数因素,对信贷规模增长共同形成支撑,但疫情导致的预防性储蓄行为以及楼市回暖持续动力不足仍一定程度制约信贷扩张,预计4月份新增人民币贷款19500亿元,同比多增13046亿元。此外,伴随美联储加息概率回升,国内外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分化。但新一轮稳经济政策陆续出台,保障经济运行向好,叠加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速推进,对人民币形成支撑,预计5月份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6.80—6.95区间双向波动。
经济处于复苏通道 扩内需仍是主要方向
从最新公布的全国工业企业利润同比下降20%来看,当前我国宏观经济仍处于复苏通道,扩大内需仍将是主要政策方向,稳增长政策需要继续发力。
——稳投资、稳外贸,拉动经济增长,提高居民收入,通过乘数效应促进消费。目前,抑制消费的主要因素是居民收入不振,预期减弱,导致消费能力和消费愿望双双下降。因此,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先实现居民收入的增长,通过收入增长让居民逐步恢复信心,从而提高购买力和边际消费倾向,扩大消费。
——稳定就业,保障居民收入可持续增长。实施新的减税降费政策,强化对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制造业、风险化解等支持力度,力保稳岗就业。通过财税政策鼓励相关人力资源产业发展,提高人力资源市场的要素供给,尤其是在新冠疫情影响仍未消散的当下,可以缓解非常规性因素带来的短期摩擦性失业。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提升劳动者技能素质,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加快乡村产业振兴,促进农民工就业,增加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
——实施更加精准的财政政策,提高居民收入、改善消费预期。完善收入分配格局,加大税收、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比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合理减轻中等收入群体负担;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可以直接给低收入群体发放补贴,或向中低收入群体倾斜,利用数字化优势发放消费券、数字化红包等。
——提升传统消费。进一步推动汽车消费。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汽车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加强停车场、充电桩、换电站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二手车流通交易。加快建立完善的住房制度,推进居住消费平稳增长。支持居民合理的自住需求,进而促进家庭装修消费,增加家用电器、音像器材等消费。
——创新多样化供给,以供给带动需求。加强品牌建设,持续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和发展中华老字号和特色传统文化品牌。增加中高端消费品的国内供应,满足多样化消费需求,包括推动免税行业有序健康发展、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利用数字化技术加强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不断开拓线上业务、加快发展网络销售、外卖送餐等无接触服务消费,大力发展零售新业态。支持和鼓励发展服务消费供给,采取更加针对性措施,给予受疫情影响较大的文化旅游、家用设备、航空交通等行业定向补贴,保障供给的多样性。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产品,引领、创造新的需求。
——降低房贷利率,合理适度调整住房限购、限售、限贷等政策。同时,可考虑调整住房贷款风险分担机制。目前我国住房贷款的风险全部由贷款人承担,可以通过调整住房贷款分担机制,降低贷款风险,提升投资者信心。
——原载《中国财经报》
2023年05月09日
苏剑
美国布兰戴斯大学(Brandeis University)国际经济学与金融学博士,北京市新世纪人文社科理论“百人工程”学者,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国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论坛副主席,曾任方正证券首席宏观经济顾问(2014.9-2016.8);研究/教学领域为宏观经济学和中国经济。参与或主持省部级以上课题十余项,著有专著《新供给经济学:理论与实践》、《内外失衡下的中国宏观调控》、《宏观经济学(中国版)》等;在国内外发表过多篇学术论文和政策评论文章。
供稿:经济学系
美编:初夏
责编:度量、雨禾、雨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