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孙老师、各位嘉宾、各位老师、各位同事、各位校友、各位同学,大家下午好!
很荣幸有这个机会,在孙老师的荣休会上讲几句。但我也很紧张,因为不知道说什么,才对得起这宝贵的五分钟。反反复复,几易其稿,很难定稿。事实上,从筹备这个活动起到现在,我一直都觉得有些恍惚。风保系成立已有28年,我作为本科生进入风保系已经24年,作为教师加盟风保系也已经有近14年,自己都从未成年人,变成了常常揽镜叹白发的中年人,但我也一直没能在内心里,把荣休这两个字跟孙老师联系起来。我相信很多人跟我有同样的感受。孙老师多年轻啊!
因为我从来没有从她身上读到过畏惧。在座各位可能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读过孙老师的演讲《珍惜》,她说自己有幸赶上了这个伟大的时代,因为时代给了我们每个人以机会。机会,是用来抓住的,而孙老师是那个总是做好准备、去抓住机会的人。在北大并没有一个保险学科的时候,离开自己熟悉的、而且是已经取得相当成就的研究领域,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把一个学科,一个专业,一个系,一个中心这样建起来,这不仅需要能力,更需要逢山修路、遇水搭桥的拼劲儿,需要挑战自己、超越自己的勇气。印象中,应该是2004年的时候,孙老师在哈佛大学访问时的合作导师Martin Feldstein教授来华访问,孙老师带我去驻地拜访他,中间自然有了和马丁教授独处的时间。我就跟马丁教授说,读过他很多文章,包括The Seven Principles of Social Security。他回答说,自己都忘记写过这篇文章了。当时我就把这段当做小插曲过去了。之后我跟孙老师分享这个片段的时候,她跟我说——如果是我,我就会说,来,让我考考你,社保制度设计的7个原则是什么?这件事虽然很小,但给我的感受就是——不管你面对什么样的高峰,请记住,你的老师,你的风保系,已经将你带上了高原,往前走,不要怕。
我从来没有从孙老师身上看到过懈怠。每次因为忙碌而疲惫、想撤退的时候,都会有一些与孙老师相处的细节浮现眼前。昨天到今天,我们举行了第十八届赛瑟论坛。18年,是一个孩子成年的时间;而对于一个论坛品牌来说,差不多就是“老字号”了。这中间的工作量是难以想象的。很多人看到的是孙老师的成就,而我有幸在她身边近距离学习和工作,看到更多的是她的辛劳。特别是在她担任北大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院长的时候,工作千头万绪,办公室门口常常排成长队,你在讲台上见到她,依然是容光焕发、神采飞扬。我印象最深的是,她上任之初给行政团队开过一次会,为他们提出了“勤勉尽责,积极主动,同心共力,专业高效”的工作要求。这只是16个字,但大家要知道,做学问和做管理,那是不同的赛道。一位大学者,能对行政管理工作提出这样到位的概括和要求,足见她从未停止过对新领域的研究和思考。这件事告诉我的是——不管你在什么样的赛道,坚守与勤奋才会让你获得尊重。
我从来没有从孙老师身上体会过将就。从入学那一天起,就从孙老师那里听到一句话——“优秀是一种习惯”。这句话源自于古希腊三杰之一、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但在众多风保人的心里,孙老师才是这句话的完美诠释。大家今天读到的《珍惜》这本书,里面收录了孙老师很多值得反复品味的演讲文稿和研究文章,而我有幸在孙老师身边工作,时常有机会“提前”拜读她的许多作品。在今年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孙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做了一个“传承与超越”的致辞。当时,她希望用著名人类学家玛格丽特·米德提出的一个概念post-figurative来佐证她自己的观点。在准备讲稿的过程中,她找到了英文原文,又查阅了中文文献,发现不一致的译法和提法。为了力求准确,她除了对其译法反复琢磨,还请教了人类学家、英语翻译专家等等各路专家来求解。当时我赞叹,一次演讲,催生了一场跨越时空跨越国界跨越学科的对话。这样的例子,可以说俯拾皆是。大家今天看到的《珍惜》,真的会教会你,珍惜你手中的每一件工作,做好了,就会为你带来新成长。
就是这样的果敢,坚守和对卓越的追求,使得岁月无法让她佝偻于时间的尘埃之中。Dr. Sun,阳光不会老。当荣休这个时点真正到来的时候,我感到孙老师更怀着对新生涯的期待和渴望。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羡慕与仰望之余,我想,我们作为学生,作为后进,作为风保人,学到的更多。
祝亲爱的孙老师,新阶段,更丰盈,更广阔,更快乐!
锁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