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是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举措,是实现共享发展改革成果的重大民生工程,是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制度安排。青岛作为全国最早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地区,其经验对于全国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探索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9月3日至4日,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中国中老年健康状况与保障”课题组赴青岛就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试点政策和效果展开实地调研。调研活动由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主任郑伟教授带队,副教授姚奕、博士生刘子宁和吕有吉、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教育培训处处长范娟娟、袁芳参加了调研活动。
9月3日下午,课题组前往青岛市医疗保障局,与相关负责人围绕青岛市长护险的组织实施、监督管理及运行效果等问题进行了座谈交流。张秋立处长对课题组调研表示欢迎,并介绍了青岛市长护险的基本背景。唐林凤科长阐述了青岛市长护险的演进历程,并从组织框架、覆盖人群、资金筹集、保障水平、服务特色等角度对长护险的运行现状进行了详细介绍。在此基础上,她谈到完善和发展长护险的进一步举措包括拓宽筹资渠道、提升服务质量、加强职业教育、完善顶层设计等。林君丽副处长为课题组深度讲解了青岛市长护险建立的逻辑与发展脉络。与日本、德国等地的长护险制度相比,青岛市长护险保障程度较低,保障人群限制严格,这是考虑到国际上长护险的财务可持续性往往随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和福利刚性约束而面临严峻挑战。基于此,青岛市立足国情,将长护险制度定位在为失能失智老人家庭提供护理服务支持,而非替代家庭护理服务。青岛的护理服务中,70%是以家庭护理的形式提供的。此外,她认为政府应从提供政策扶持、减轻地租压力、制定人才标准、整合职能部门等多个角度出发扶持相关产业发展,从而进一步完善当前的护理服务体系。在座谈会上,课题组成员和医保局相关负责人就政府与企业在长护险发展过程中的作用、长护险的待遇确定及调整、社区照料中心的设立、长护险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等问题展开交流和讨论。
(图一:课题组在青岛市医疗保障局进行座谈)
9月4日上午,课题组前往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调研护理服务机构的运行情况。课题组首先参观了享受“专护”、“院护”待遇的失能失智老人所居住的疗养区域,并与部分失能失智老人,以及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面对面交流,对医养结合的护理模式有了直观认识。随后,课题组与于崇岗院长等院方管理人员进行座谈。护士长孙渊介绍了社会福利中心的发展历程和现状。随着长护险制度的建立,民营护理机构得以发展壮大,并更好地承担了养老护理功能。于院长谈到长护险制度和机构发展面临的一些瓶颈,如居民长护险保障程度较低、机构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限、失智前期干预手段较少等。此外,课题组成员就失能、失智等级评估的过程及标准、护理机构的设立标准、长护险的宣传渠道、相关专业人员的培养机制等问题和护理机构团队进行了深入讨论。
(图二:课题组参访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
2019年9月4日下午,课题组前往青岛市职工长护险的承办机构——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进行调研。社会保险部副总经理石刚就企业在长护险制度建设中的作用和挑战与课题组进行了交流。他首先梳理了公司在青岛市长护险制度运行过程中所承担的失能人员等级评估、资金划转等相关职责落实情况,并介绍了公司的长护险运营效果。长护险秉承“保本微利”的经营原则,体现了人保健康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服务相关人群的社会担当。但在实际运营中,公司也面临着评估成本尚未得到弥补、评估流程缺乏统一标准、公司参与程度较低等一些难点和挑战。座谈会中,课题组成员就关心的社保与商保的关系、长护险商业产品开发、企业相关费用核算等问题,与石总进行深入交流。
(图三:课题组在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参加座谈)
“中国中老年健康状况与保障”课题是与瑞再研究院(Swiss Re Institute)合作开展的研究项目,此次青岛调研得到了中国人民健康保险公司、青岛市医保局和青岛市城阳区社会福利中心等机构的大力支持。通过本次调研,课题组成员与政府部门、养老护理机构、保险机构、失能失智老人等长护险相关主体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对于青岛市长护险制度的发展现状有了更具体的认识,并深入了解了这一制度的基本经验和风险挑战,为下一步课题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风险管理与保险学系 吕有吉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