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刘新立:保险业如何全方位参与巨灾风险管理 |
今冬我国南方遭遇了大面积低温雨雪冰冻灾害,21个省(区、市、兵团)不同程度受灾此次灾害影响范围之广,损失之巨,较为罕见,堪称巨灾。 纵观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巨灾管理经验,保险业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尤其各国政府以及学界已经取得这样一个共识,即应对巨灾的科学方法应从灾后抗灾救灾为主转变为巨灾风险管理为主,保险的作用就显得更为重要。许多西方国家采取不同的金融手段或保险与再保险手段转移巨灾风险,诸如美国较早开展的洪泛区灾害保险,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提出的农作物与畜牧业气候指数保险,土耳其国家地震合作保险基金等,保险业在灾后补偿中所占的比重也很高,据报道,美国近年来的飓风灾害所致经济损失中,保险业赔付了将近一半。相比之下,我国保险业参与巨灾风险管理的力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截至2月10日,我国保险业为此次雨雪灾害已支付理赔款10.4亿元,相比截至2月12日已造成的1111亿元人民币直接经济损失,占比约为1%,与1998年特大水灾赔款33.5亿元占总经济损失之比刚刚超过1%相比,基本没有什么变化。而近10年来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是相当迅速的,之所以出现这种不一致,原因有很多。作为一个专门从事风险管理的行业,保险业应通过这次巨灾总结经验,探讨如何能够全方位地参与巨灾风险管理,并推动我国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 这里,之所以讨论保险业对巨灾风险管理的“参与”,是因为巨灾的风险管理着实不是一个行业能够独立完成的,它是一个多行业参与、多层次的系统,但巨灾保险体系的完善对于我国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完善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自然灾害系统包括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和灾情四个要素,巨灾风险的形成机制就是这四个要素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它们既是巨灾保险的牵绊,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巨灾保险完善的切入点。广义的孕灾环境包括自然环境与人为环境,致灾因子包括自然、人为和环境三个系统,承灾体指人类本身、生命线系统、生产线系统、各种建筑物以及自然资源,灾情包括人员伤亡及造成的心理影响,直接经济损失和间接经济损失,建筑物破坏,生态环境及资源破坏等。 首先,我国要进一步发展巨灾保险,遇到的第一个障碍就来自孕灾环境、致灾因子与承灾体,尤其是其中的自然因素与已有的静态人为因素。对这些因素的掌握即是对风险的掌握,只有当我们对风险有了基本的认识,才能做下一步的风险管理措施的选择,而我们现在还缺乏足以支撑产品设计的风险评估结果,没有风险评估结果,费率从何厘定?产品从何设计?这一矛盾在农业保险方面尤其突出,像湖南省7300万亩油菜绝收,却没有相关保险产品,目前仅有的4014万元农险已付赔款中,能繁母猪赔款就占了四分之三,与自然风险密切相关的农作物赔款数额很少。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讲,巨灾风险评估都是巨灾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由于自然致灾因子发生种类和频率及强度都是随机的,致使对其预报一直成为灾害研究领域的世界难题,至今进展甚微,但大尺度的风险区划还是可以做的,只是需要整合这几部分的数据,保险业可以与测绘、气象、水利、农业等部门合作,打破数据共享的障碍,推动这一艰巨任务的完成。同时,保险业自身也应该大力发展相关研究,设立单独的部门研究巨灾风险模型以及进行巨灾模拟。也许公众会对这次大灾感到震惊,但实际上,近年来欧洲地区就已经出现冬季强降雪天气增加的势头,而且已经发生了交通受阻,一些地区电网受损影响正常供电的情况。作为风险管理者的保险业,应该早就注意到这一点,不仅有义务向社会各界通报这些风险研究结果,而且要在业务方面提早准备。 其次,大量商业性保险与再保险公司难以介入巨灾保险的另一个原因在于承灾体的脆弱性使其无法满足可保条件的要求,很多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设防水平偏低,使得灾害风险发生的频率太高。考察美国的国家洪水保险计划发现,其成功处之一是利用洪水风险图及相关政策限制了洪水高风险区的发展,但我国现在的情况与几十年前实施国家洪水保险计划的美国不同,我国很多灾种的高风险区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发展,已有的承灾体无法回避,可行的办法只能是降低承灾体的脆弱性。保险业应呼吁提高灾害设防水平,同时自身也可以进行一些探索。据报道,在大部分灾区因电网覆冰导致巨大损失之时,同在重冰区的宝鸡秦岭山区,当地电力部门除冰却只需要在办公室敲敲电脑即可完成,只因宝鸡市供电局上世纪70年代就自主研发并实施了“带负荷融化线路覆冰技术”,大大降低了承灾体的脆弱性,今年雪灾期间,宝鸡重冰区的输电线安然无恙。如果这些电网都是保险标的,保险公司可以推动其相互间的经验交流,在成本合理的条件下,保险公司甚至可以承担起改善承灾体性状的任务。在这方面,一些保险公司已经做过相关探索,例如农险公司承担费用为投保家禽注射防疫针等,这将使保险的魅力发挥到一个更高层次。 再次,灾情这个环节是保险业望巨灾风险而却步的又一障碍。受全球变暖影响,极端天气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都有所增加。据统计,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各种气象灾害造成的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000万公顷,受重大气象灾害影响的人口达4亿人次,造成的经济损失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3%。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保险业若想进行巨灾风险转移,除了有强大的再保险保障之外,必须有巨灾风险基金的支持。 当然,围绕这一环节,保险业在风险管理方面也可以大有作为。除了快速理赔之外,积极参与灾后重建,是维系客户以及展现保险业形象的大好机会。这次大灾中基本没有受灾企业投保营业中断险,在如此震撼人心的灾情面前,进行其他成功理赔案例的宣传,则是突破投保意识缺乏瓶颈的最佳方法。
2008-02-20
|
|
|
|
版权所有: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
地址:8455新葡萄娱乐场特色343室(100871) 电话:(8610)6276-7308 理事会员专线:(8610)6417-8390 传真:(8610)6276-7308 |
|
|
|